国产福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_最新国产国语对白_国产一级持黄大片99久久_国产免费人成电影在线看 _无码不卡免费中文字幕在线视频

官方微信

請輸入正確的手機號碼
您現(xiàn)在的位置:首頁 > 鱧魚商標 > 商標注冊 > 普通注冊 >

國際商標英文命名中如何使用威妥瑪式拼音法?發(fā)展過程是什么?

發(fā)布網(wǎng)站:商標案例     發(fā)布日期: 2020-08-04 09:28:01     

有人在購買中華煙時看到煙盒上的拼音跟漢語拼音不一樣,于是便產(chǎn)生了疑慮,認為中華煙商標是不是拼錯了,其實中華香煙的拼音“CHUNGHWA”屬于已停止使用的威妥瑪拼音。是一種老式和特別使用的拼音。

威妥瑪(Sir Thomas Francis Wade,又譯作“ 韋德”),生于1818年,卒于1895年,在中國任外交官(官至駐華“公使”)43年之久。在此之前,他主要在上海海關(guān)工作并負責對來自英國本土的海關(guān)人員進行漢語培訓(xùn)。先后在1859年著《尋津錄》,1867年撰寫了漢語教科書《語言自邇集》,成功發(fā)展了用拉丁字母寫漢字地名的方法,一般稱作“威妥瑪拼音”或“威妥瑪式(Wade System) ”,成為中國地名、人名及事物名稱外譯之譯音標準。

威妥瑪自稱他用了8年時間制定正字法,幾經(jīng)反復(fù),幾易其稿,最后才完成?!墩Z言自邇集》是一部容量巨大,內(nèi)容包括西人學(xué)習(xí)漢語的教本、一百幾十年前北京話口語實錄描寫及漢語語法研究之集大成的著作。它的重要價值除了在北京話和普通話歷史乃至中國語言學(xué)史上的開拓意義外,還在于這是一部注重現(xiàn)代漢語口語教學(xué)并用拉丁字母注音的“ 對外漢語教材”的開先河之作。

發(fā)展過程

追溯西儒創(chuàng)借拉丁字母注音漢字的歷史進程,其源頭大概出自西人對中文名稱譯音的需要,其“開山”之作當推17世紀初,即1605年利瑪竇(Matteo Ricci)的《西字奇跡》和后來金尼閣(Nicolas Trigault)的《西儒耳目資》。

至19世紀先后又有馬禮遜的《英華字典》及麥都思的《英漢字典》,皆是用26個字母給漢字注音。雖然這些著作并未在社會上廣泛流通,影響有限,但正是這些階梯性的早期實踐和準備,為19世紀70年代“ 威妥瑪式”拼音方案的出現(xiàn)及流傳奠定了基礎(chǔ)。例如,雖然馬禮遜的音標系統(tǒng)主要記載了廣州地區(qū)的方音,而威妥瑪式的標音對象則是更有代表性和實用性的北京官話,但是,威妥瑪式繼承了馬禮遜方案的一些特點,又簡化了馬禮遜方案的一些寫法。威妥瑪式最大的優(yōu)點是減少了音符的數(shù)量,力求各個音符的一致性并近似英語的發(fā)音,從而達到經(jīng)濟、一致的原則。此外,歷史還曾出現(xiàn)過馬禮遜拼音、薩默斯拼音(1863)等 ,但均不如威妥瑪拼音的影響力大。[1]

后來翟理斯(H. A. Giles)在其《華英字典》(Chinese English Dictionary,1912年出版)中,對威妥瑪?shù)臉艘粝到y(tǒng)又略加改良,形成了“ 威妥瑪-翟理斯式”(Wade-Giles)。威氏拼音誕生之后被廣泛地運用于郵政電信、海外圖書館中文藏書編目、外交護照之中文人名及地名的譯音等等。

1906年春在上海舉行了“帝國郵電聯(lián)席會議”﹐對中國地名的拉丁字母拼寫法進行統(tǒng)一和規(guī)范。會議決定﹐基本上以翟理斯所編《華英字典》(1892年上海初版)中的拉丁字母拼寫法為依據(jù),也就是威妥瑪-翟理斯式拼音。為了適合打電報的需要﹐會議決定不采用任何附加符號(例如送氣符號等)。此種拼音系統(tǒng)被稱為“郵政式拼音(Postal Spelling System)”,在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之后繼續(xù)使用,它是20世紀上半葉西方國家拼寫中國地名時最常用的系統(tǒng)。[2]

直至20世紀50年代中國研制出“漢語拼音方案”之前這么多年,幾乎不再有人“發(fā)明”新的字母拼音方案。一套音標,能夠歷時100多年而不衰,除為風(fēng)氣之先外,必有其自身獨到的長處和優(yōu)勢。這是值得我們今后認真加以研究的地方。當然,用今天的眼光再對“威妥瑪式”作科學(xué)、客觀的審視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它的一些不足之處。主要有:雖然音符減少了,但是附加符號(即音符上面或右上角的那些小符號,如表送氣的那一撇,類似英語的撇號)卻增加了;有兩套不一致的表舌尖元音的音標符號;一符多用的現(xiàn)象。這些標識符都極易造成混亂和不便。但是,西人對漢字的羅馬字母標音的嘗試,卻是漢語拼音的一種“ 歷史前奏”。

1956年2月,“文改會”發(fā)表的《漢語拼音方案(草案)》之后,漢語拼音代替了威氏拼音。

主要影響

威妥瑪拼音雖然影響不小,但一直未成為官方標準。然而,有關(guān)使用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的努力一直沒有停止。1928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公布第一套法定的拉丁化拼音方案——國語羅馬字(簡稱國羅),但由于種種原因流傳時間較短,影響不大。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批準了《漢語拼音方案》,中國的地名改用漢語拼音拼寫。在此之后,漢語拼音在國際上的影響不斷擴大。1977年,聯(lián)合國地名標準化會議決定采用《漢語拼音方案》作為拼寫中國地名的國際標準;1979年聯(lián)合國秘書處決定采用漢語拼音作為在各種羅馬字母文字中轉(zhuǎn)寫中國人名和地名的標準;1982年,國際標準化組織(ISO)決定采用《漢語拼音方案》作為拼寫法的國際標準。

郵政式拼音和威妥瑪拼音法并未完全消失。北京大學(xué)(Peking University)、清華大學(xué)(Tsinghua University)、蘇州大學(xué)(Soochow University)的英文校名用的就是郵政式拼音。同時,為保證歷史的延續(xù)性,少量享譽海內(nèi)外的商標至今仍舊使用威妥瑪拼音法,例如:茅臺(Moutai),中華(Chunghwa)等等。漢語拼音推行之后,威妥瑪拼音法雖在國內(nèi)基本不再使用,但在西方學(xué)術(shù)界仍較為流行。某些歷史名人的英文拼寫方式也采用了威妥瑪拼音,例如:孫中山(Sun Yat-sen),毛澤東(Mao Tse-tung),蔣介石(Chiang Kai-shek),宋慶齡(Soong Ching-ling),宋美齡(Soong May-Iing),等等。這是需要特別留意的,有人在把這些人物譯回漢語時就鬧過笑話,例如把蔣介石譯成常凱申。有些使用威妥瑪拼音的專有名詞已被吸納為英文的外來語,例如:功夫(Kungfu)、太極(Taichi)、易經(jīng)(I Ching)、清明節(jié)(Chingming Festival)、宮保雞丁(Kungpao Chicken)等等。碰到這些詞時,也要特別留意,否則也會鬧笑話。簡而言之,威妥瑪拼音還沒有完全退出歷史舞臺,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(nèi)仍將發(fā)揮重要作用。

本文標簽: 國際商標
普通注冊
鱧魚商標
鱧魚商標是一家專業(yè)的知識產(chǎn)權(quán)代理事務(wù)所?,F(xiàn)有...【查看詳情】

商標注冊

專利申請

版權(quán)服務(wù)

法律服務(wù)

商標交易

關(guān)閉

看的辛苦不如直接問??! 商標;專利;版權(quán);法律

稍后再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