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較多的形容專利授權難的時候,一些機構或者服務者往往會說最近專利授權率很低,給人以專利少了、授權難了的感覺。但專利授權率,究竟是一個什么梗?很多人并不能完全說明白,甚至將前段時間專利管理部門公布的專利審查完結率,當成了專利授權率,而鬧出了發(fā)明專利授權率僅僅百分之十幾的笑話。
實際上,專利授權率這個指標,是一個虛無縹緲的,卻能忽悠人的指標,在很多時候,并不能反映出專利代理人或者服務機構的真實水平,并不具有參考價值,理由有至少以下幾個:
1、專利授權率計算無法提供標準公式、計算的基數(shù)不確定:
專利授權率怎么計算?很多時候,就是按照專利授權的數(shù)量,與專利申請的數(shù)量作為基數(shù),兩者相除后,獲得的一個百分比。這里至少涉及兩個問題:一個是專利因為申請到授權,存在時間差,一年前申請的專利,可能剛剛授權,但一年來申請的專利,很多是沒有公開的,除了網上公開的一些專利(比如發(fā)明),實用新型和外觀不授權是不公開,就造成這個計算基數(shù)是無法統(tǒng)計的,即使只統(tǒng)計發(fā)明專利,其公開的時間段和授權的數(shù)目也沒有對等性。授權專利的數(shù)目,往往是幾年前投入的專利,但需要計算的標準數(shù)目,卻是幾個月公開的,盡管實用新型授權時間短,但申請了多少,并不知道,無法查詢。
2、授權率高或者低就能反映出專利服務的水平嗎:
很多人認為,專利授權率高,其專利服務水平肯定比較高;反之,技術肯定不行。實際上,這種理解,是相當片面的。如上所述,專利授權率計算方式和標準本身不確定,即使采用客戶自己申請了多少,然后授權這種計算,也是無法衡量出專利服務水平的高低的。
這個很好理解,比如,某某公司正好申請了一個或者兩個發(fā)明專利,結果都授權了,授權率100%。而另外一個公司,申請了30來件發(fā)明專利,授權了15件,授權率僅僅50%。你能從專利授權率角度說專利服務水平問題嗎?實際上,數(shù)量太少的樣本量,基本沒有可比性。
此外,專利特別是發(fā)明專利,往往是客戶提供材料,事務所進行檢索和處理,其涉及到多項服務,并非僅僅通過授權率能衡量出專利本身的水平和人員的素質問題。當然,也有些從業(yè)者鼓勵包設計、包授權的服務,并以過去獲得了多少證書、鼓吹獲得了多少授權作為資本。這種說辭,具有很大迷惑性。為何?請看下文分解。
3、專利包授權背后的邏輯和思路
最近專利包授權的服務比較多,無論是發(fā)明專利,還是實用新型專利,很多服務者都提出了相關服務。這種服務,對客戶來說,很省事,誰都希望出了錢,就能獲得包票。
但是,專利審查往往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,很多技術問題或者審查方式,也是與時俱進,也就是人為的因素還是有的。因此,按照過去的易于授權的方式或者領域去撰寫,特別是進行設計的時候,可能在幾年后審查時候,就會被納入另外一種審查模式,這是專利審查存在的不確定風險。
此外,專利包授權,很多機構往往采用申請多件的方式進行,這種方式可能增加授權的概率,但會增加事務所成本。因此,在客戶考慮包授權方式時候,是有必要考慮費用的。如果費用過低,對專利設計者或者服務機構,可能連成本都不夠,人家沒有利潤的時候,你想結果會怎么樣呢?風險大大增加。
既然專利授權率不容易計算,且存在基數(shù)問題,且包授權存在不確定風險,那又如何來衡量專利從業(yè)者的服務質量或者獲得較高的專利授權概率呢?小編認為,至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:
1、專利從業(yè)者服務的水平,特別是技術水平:
一些客戶往往接觸到的只是服務機構的業(yè)務員,他們往往采用格式化宣傳方式,就容易迷惑到一些不懂的人。這時候,就需要客戶多問問一些專業(yè)的問題,從業(yè)務員口中甚至從其背后的操作方式,甚至技術人員的設計思路中,大致獲得一些信息,然后多方對比,進行選擇。
另外,需要結合對方提供資料,并考察其人員的穩(wěn)定性,特別是需要考察其公司過去的一些情況,這樣才更容易便于選擇。顯然,多年的存續(xù)的公司,其可信度往往大于新成立的公司;資質老的業(yè)務員,技術服務態(tài)度好的業(yè)務員,往往也更加能給予人信任感,這些并非專利授權率這個簡單的指標能衡量了。
2、熟人推薦或者介紹模式
如果有人來推薦,往往更容易增強對服務機構的服務水平的了解。一般直接客戶不容易接觸到,畢竟需求專利往往也比較單一。但如果是具有連帶關系的服務機構,在分段分工作業(yè)時候,還是很有必要去多了解多分析,特別是能遇到熟人介紹,還是很有必要的。
雖然專利授權率這個指標變動性很多,但從專利從業(yè)的年數(shù)、申報數(shù)量以及駁回情況,是能大致參考的。另外,在熟人推薦情況下,對對方人員素質的了解,和技術的把握能力,也是有必要進行考察,必要時還涉及到公司層面的人員配置,特別是一些不大的公司里面,老板的從業(yè)方式和從業(yè)背景,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意義。
比如對方是技術出身,還是業(yè)務出身,兩者差異是很大的,特別是在對待后續(xù)服務上,專業(yè)和服務方式不同,取得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。在專利授權層面,技術往往重要于服務,但后續(xù)服務根本上,單單有技術,往往也存在不確定因素。
這里特別是涉及到人員的穩(wěn)定性問題,畢竟一個發(fā)明專利從申請到授權,或者駁回,兩年時間是少不了的,中間一旦出現(xiàn)審查意見,如果人員變動太大,也許中途就夭折了。這時候,公司老板,如果你能知道,就能省很多事情。有很多誤解,就發(fā)生在業(yè)務員或者技術員離職的情況。這也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。
專利行業(yè),本質上還是服務業(yè),服務業(yè)就是為人服務,這時候,如果過于虛假,往往得不償失。此外,采用一些指標化的東西來衡量,有時候就會失效,特別是采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衡量方式,更容易誤導人。僅以此文,做一個簡單的介紹,希望能對專利授權率有所了解,也為您選擇合適的合作服務機構和合作對象,提供一點參考。
看的辛苦不如直接問!! 商標;專利;版權;法律